从不到1元的采血管,到费用较高的心脏支架、人工关节等,按照我市以往政策,这些医用耗材允许医院在实际进价基础上加价5%。
从2019年12月31日零时起,我市公立医院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,以实际购进价格为基础,实行“零差率”销售。这是继2016年我市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后,公立医院改革的又一项惠民举措。
记者7日从市医疗保障局了解到,改革启动后,我市各公立医院秩序良好,整体运行平稳。在取消医用耗材加成的同时,我市同步调整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,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,适当提高门诊诊察、手术、治疗、康复、护理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,确保医疗机构良性运行、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。
7日上午,在洛阳市妇幼保健院,取消医用耗材加成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消息,在门诊楼、病房大楼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。
“我们医院耗材使用最多的就是一次性留置针、一次性胃管等。”该医院院物价办相关负责人说。
在市妇幼保健院,留置针12元或14元,一次性胃管4.5元或5元,对于普通患者,医院取消5%的加成,可能只少了几角甚至几分钱。但在一些综合性医院,对于心血管、骨科患者,动辄上万元的心脏支架、人工关节等,取消耗材加成,就省下了一笔不小的开支。
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根据对部分医疗机构2018年有关数据统计分析,取消耗材加成后,市中心医院一年可为患者节省860多万元加成费用,河科大二附院可减轻患者140多万元的负担。
“取消了医用耗材加成,意味着医用耗材的用量与价格,不再和医院的经济利益挂钩,破除了‘以耗养医’,更有利于解决医用耗材价格虚高问题,避免医用耗材过度使用,更是减轻了患者负担。”该负责人说。
与此同时,我市还调整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。通过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、检验价格,提高部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务价值的诊疗、手术、康复、护理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,以此补偿公立医疗机构因取消医用耗材加成而减少的合理收入。
记者了解到,此次价格调整涉及我市市级公立医院常用医疗服务项目2536项,县级医院941项。
市级医院降价的医疗服务项目共765项,平均降幅10.3%。其中,门诊输液费、院内会诊、氧气吸入等27个综合类项目,价格平均降幅17.8%;实时三维超声检查、尿常规自动分析等531个医技诊疗类项目,价格平均降幅7.8%;201项临床诊疗项目,平均降幅15.8%;温针、穴位注射等6个中医诊疗类项目,价格平均降幅12.4%。
市级医院上调价格的医疗服务项目共1771项,平均调幅43.1%。其中,诊察费、抢救费、护理费等41个综合类项目,价格平均增幅51.6%;病理检查等36个医技诊疗类项目,价格平均增幅12.8%;临床介入、治疗及手术等1635个临床诊疗类项目,价格平均增幅44.6%;灸法、腰椎间盘突出推拿治疗等59个中医类项目,价格平均增幅16.6%。
为确保市民就医的整体费用支出平稳,我市相关部门对12家市级医院和6家县级医院进行测算。取消耗材加成后,市民个人支出减少833万元;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后,可报销项目患者个人增加支出673万元。
“据此推算,改革后参保患者接受基本医疗服务的个人费用支出略有下降。”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说,调整项目属医保支付范围的,调整后的价格按规定予以支付。
该负责人表示,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,规范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,只是改革的第一步,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将是2020年医改的重点。随着国家组织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试点工作的推进,我市医疗机构的耗材价格将进一步降低,患者就医负担将持续减轻。
郑重声明: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
隔夜外盘:非农数据不及预期美股承压收跌 阿里巴巴美股、苹果续创收盘新高